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长江口历经12年打通深水航道 长三角“黄金水道”起航
2010-03-09 16:00:00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 ]
返回列表

从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获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到3月中旬长江口将实现12.5米水深航道贯通。 12年打通长江“咽喉梗阻” 通而不畅,淤沙拦门。作为对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主要入海通道,位于上海的长江入海口长期饱受“局部梗阻”之困。因受到巨大潮量、径流量和流域来沙量影响,河口河槽演变复杂,长江口通航航道所处的拦门沙河段,自然水深仅6米,成为通航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上海、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前维护水深为7米,整治工程从1998年开工,分三期整治连续增深至8.5米、10米和12.5米,工程完工后,能满足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全潮双向通航的要求,同时兼顾满足第五、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过长江口的要求。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以整治和疏浚相结合,通过三期工程的实施,建设各类导堤、丁坝长约150公里,最终将形成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的双向航道。 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3月完成,航道水深从7米增深到8.5米;200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的二期工程使航道水深由8.5米增深到10米;三期工程2006年9月开工建设,目标为全槽贯通12.5米航道水深。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成功实施后,平均每天进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5万吨级以上船舶,从原先7米水深时候的0艘次,迅速增加到10米水深航道开通后的11.6艘次。“黄金水道”增强长三角经济活力 “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是几代科技工作者长达50多年的追求,一大批专家学者对长江口治理进行了多学科、系统的长期研究。 1992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并决定实施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从而开启了中国水运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宏大建设。 如今,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竣工通航在即,长三角的航运能力将因此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专家指出,这一深水航道打通,不仅使上海受益,大大促进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还强力带动了江苏等长江沿岸口岸的运量。此前,已建成的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使南京以下10多个港口、200多个万吨级泊位直接受益。 以上海港为例,自2000年以来货物吞吐量持续大幅攀升,5年内吞吐量增加了2亿多吨。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二。这与深水航道拓展了上海的货源腹地紧密相关。 而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治理和10米水深延伸至南京后,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江苏沿江航运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港口吞吐量显著增长。2008年江苏沿江货物吞吐量达到了6.9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546.5万标箱。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大部分来自于长三角区域300公里以内的公路运输,长江口畅通以后,公水联运能级将提升,也有利于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集疏运体系。”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强力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由于拦门沙的阻碍,原先上海可以说是‘下海难,上海也难’,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彻底完成,将大大提升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实力。”郁鸿胜说。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二期工程使航道水深增加10米,进出长江口的集装箱班轮平均每航次可多载922个标箱,散货船可增加装载量19000吨;原油运输船可增加装载量约14000吨。 与此同时,上海及江苏沿江港口吞吐量迅速增加。据统计,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561.2万标箱增加到2007年的2615.2万标箱,成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2008年更是达到了28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从2000年的2.04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5.8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 郁鸿胜分析,在航运经济中,码头与水深相辅相依,码头要做大,需要有水深保证。长江口深水航道开通,不仅意味着货物、集装箱量大大增加,也意味着更多大船可以进出港,其中远洋货轮航线的比例大大增加,这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巨大支撑。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党委书记范亚祥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打开了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作为国家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工程完善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港口码头条件和集疏运网络,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加快建设夯实了基础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泛洲船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1036263号-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