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船舶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是关键
2012-03-28 16:00:00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 ]
返回列表

国家工信部最近正式发布的《船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2015年船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船舶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枢纽阶段。

万亿规模

根据《规划》提出目标,2015年我国船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这意味着我国船舶产业的销售收入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船舶产业规划主要指标全面完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据有率达43.6%,完成产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加值占产业总产值比重达24%,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但是我国船舶产业仍将处于成长期,与世界造船强国比拟,我国船舶产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动船舶业工业结构优化进级,打造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工业集中度显著晋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

在船舶配套业方面,我国还将在“十二五”力争使我国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5—10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给商。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提高前辈水平,均匀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国际着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以上。在船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枢纽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

为此,我国将鼓励船舶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企业加大对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的研发。加强船舶工业政策与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政策的衔接力度,充分利用出口退税、重大技术装备支持政策、技术改造支持政策等,促进工业转型进级。

转型进级的挑战

《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船舶产业工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但治理水平还有待进步,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与世界造船强国比拟,我国船舶产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国际市场对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责备面进步,提高前辈造船国家加强技术关闭,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式面对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投参谋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指出,为达到《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未来我国船舶产业内的重组吞并将成为趋势,国有骨干企业有资金上风和政策支持,将成为未来并购的主体,而民营中小型船厂则会在消化过剩产能的过程中被逐渐整合和吞并。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导致航运市场陷入市场低谷,船舶需求不断下滑,这给中国的船舶制造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韩国、日本等造船强国在整体水平和技术实力上仍旧领先于中国,将会对中国船舶出口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而海内船舶制造产业立异能力不强的弱点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依然凸起,配套产业发展落后,这些都将成为阻碍我国船舶制造产业发展的障碍。

业内专家表示,去年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为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因为我国船舶大部门用于出口,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对海内船市造成极大冲击。而新船需求不足将继承困扰中国船舶企业,造船企业接单难的形势将更为严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优越劣汰,船舶产业开始步入整合时代。为此《规划》提出,国家将积极推进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龙头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吞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团体,进步工业集中度。促进上风企业通过吞并重组等方式扩大高端产品制造能力。

国家也鼓励中小型造船企业面向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在上风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规划》指出,未来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适应国际造船新尺度,加快推进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的进级换代,不断进步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建造能力。

中国船舶产业行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谭乃芬表示,我国船舶企业应在保持原有市场上风的同时,向高端进发。同时鼎力发展符合国际造船新尺度、新规范的节能环保型船舶。国家提出“十二五”末期,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是船舶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泛洲船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1036263号-1

友情链接